“我们村这几年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县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特别是余清同志,我真心为他们的工作态度点赞!”
2018年5月,在全县擂响脱贫攻坚战鼓的时候,蕲春县交通运输局正式进驻檀林镇肖河村开展驻点帮扶工作。在该局分管领导、局总工程师余清同志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配合肖河村“两委”一班人,坚持立足村情现状,撸起袖子抓党建,放眼长远谋划发展,扑下身子拔穷根,全村垸垸组组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家家户户可见他忙碌的身影。
肖河村位于蕲北檀林镇之南,山多田少,地势陡峭、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群众思想闭塞,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413人,是檀林镇重点帮扶村。
“对于一个困难家庭而言,也许我们一个小小的帮扶,可能起到大作用,所以必须认真对待。”脱贫攻坚,首先要精准。工作队进村以后,余清和其它工作队员一起进组到户,逐一走访座谈,主持召开垸场会,摸清群众的家当底,听取意见建议。
改变思想认识是脱贫攻坚的首要问题。2019年5月,余清带头捐款1000元,又号召同志们奉献爱心,工作队共计筹得资金3万多元,协助肖河村成功建起爱心扶贫超市,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幸福是干出来的”。通过建设乡村大舞台,开展精神脱贫双宣讲文艺讲演,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让困难群众树立起“我勤劳、我脱贫、我光荣”的信心。
两年多来,余清和其他同志们一道沉下身子,入户宣讲惠民政策,帮助参谋致富思路,他结对包保了5户贫困家庭,通过鼓励发展土鸡养殖、安排公益岗位等措施,多措并举助推脱贫不返贫,与朱运金、陈敦彬等群众建立了亲戚般的关系。此外还协助村“两委”高效完成了厕所革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社会维稳、环境整治和疫情防控等各项重点中心工作。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一线决策站和指挥部,直接影响着精准扶贫的实施是否通畅。一个村集体要想发展、脱贫,就必须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来促脱贫攻坚。
工作队进驻肖河村后,余清发现该村原支部书记由于身体原因长期住院,不能在岗正常开展工作,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和领头雁作用得不到彰显。了解到这一问题后,余清迅速与村“两委”成员进行座谈,进一步摸清实情。在全村党员大会上,余清结合县内的九棵松、李山、石板岩等先进典型村事迹,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他及时主动向檀林镇党委政府报告肖河村的实际情况,在当年的换届选举中,改选了村党支部书记,新选任两名村“两委”成员,新鲜血液的加入,让新的班子充满活力,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抓党建、聚合力、谋发展”的工作思路,肖河村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党员标兵活动,村党群服务中心严格落实坐班制、便民代办服务等制度,全体党员亮明身份、公开承诺、民主评议,实行积分制并将结果上墙公示。一些无职党员也积极主动参与到结对帮扶工作中,暗中形成了比学赶超帮扶效果的良好氛围,全村扶贫工作推进在哪里,党员的身影就出现到哪里。党员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群众中的威望也提高了,群众明显感觉到肖河村的干部和以前不一样了。
“我们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我们派出的和工作队长,只要把村党建抓起来了,把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了,脱贫攻坚的合力也就来了。”在与全体工作队员的交心谈心中,余清说出了这个工作诀窍。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制约肖河村脱贫致富的弊端,多数问题集中在基础设施落后上。“只要群众有所呼吁,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是余清定下的一条工作法则。
道路交通条件差是肖河村的一大短板。该村主干道上有一座危桥,长期没有改造,不仅给周边三个村的群众出行带来安全隐患,也关系到肖河村集体的形象门面。余清向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汇报这一情况,协调向市局争取到危桥改造项目,让这个多年没有销号的危桥拆除重建。
2019年5月,一座长14米、宽8.5米的新桥建成通车,让周边群众奔走相告。两年多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肖河村新改建危桥两座,新建硬化路1.7公里,按“四好农村路”标准扩宽2.5公里通村公路。全村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搬走了制约发展的拦路虎。
衡量驻村工作是否有成效,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群众得到了多少实惠。驻村两年多来,在余清的全力沟通协调下,通过拼宽改造村主干道、修建净水塔、建设拦河堰、安装路灯、新建公厕等基础设施,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迫切需求。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是脱贫退出的重要指标,发展产业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核心。2018年整村推进时,余清按政策申报了光伏发电基地项目,贫困户在项目中参加公益性岗位,每年获得分红;紧接着,扶贫工作队支持村集体将养猪场承包出去,鼓励贫困户参与养殖,通过勤劳致富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