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9-2020音乐季 他来自俄国,却一生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

或许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这些作品出自某位中国作曲家,实则不然。它们的背后是一个有些绕口的外国名字——阿龙·阿甫夏洛莫夫,一位着迷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美籍俄国作曲家,一位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人物。

甚至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在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诞生之际,也是由阿龙·阿甫夏洛莫夫完成的配器工作。唱片上,赫然写着:“《义勇军进行曲》,袁牧之、顾梦鹤演唱,聂耳作曲,夏亚夫(即阿甫夏洛莫夫)和声配器。”

据闻,阿甫夏洛莫夫平时喜爱穿着中式长衫,且家中处处装饰着京剧戏服、中国画、民族乐器、中式餐具、茶具和桌椅。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透露了阿甫夏洛莫夫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而这份热爱离不开他的生长环境。1894年,他出生于中俄边境的尼克拉耶夫斯克,那是当地的华人聚居地,离中国仅一江之隔,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阿龙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

当地还建有一座专演京剧的戏院,时常会邀请名角、戏班子演出。家中照料阿甫夏洛莫夫的华裔仆人在闲暇时就会带着他去那里看戏,有时兴致来了还会教他唱上几句。这使得阿甫夏洛莫夫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其中的武打场面、舞蹈身段还是戏曲音乐都让他深深着迷。阿龙与中国旋律的渊源由此打下了根基,这对他日后的创作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

1914年,自音乐学院毕业的阿甫夏洛莫夫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其后更是在中国定居了数十年。

阿甫夏洛莫夫先后去到天津、青岛、北京、上海等地居住,并利用工作之便去到河北、山东等地深入采风,期间他收集记录到了众多的中国民间音乐与歌曲素材,也常常观赏各类地方戏曲,这些所见所闻全都成为了创作素材库中的宝贵资料。

期间,他与沈知白、任光、聂耳、冼星海等一众中国新兴音乐界的民族音乐家相识,他们一起切磋、交流,在收获一些新的中国题材的同时,阿甫夏洛莫夫也常常向他们热情宣传自己的主张。

阿甫夏洛莫夫始终立志要将他钟情的中国民族、民间音调,通过现代作曲的技巧,创作出适于西洋乐器演奏的作品,并呼吁当时的中国作曲家们在学习西方技巧时仍要保有中国特色。

终其一生,阿甫夏洛莫夫都致力于研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并创作了几十部以中国元素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从2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便陆续在京沪等地上演:1924年,他的第一部中国歌剧《观音》在北京首演;1933年,他的第一部交响诗《北平胡同》在 上海演出;1935年三幕舞剧《古刹惊梦》(原名 《香篆幻境 》)上演;1945年,大型音乐剧《孟姜女》上演。一次又一次的好评如潮,一次比一次更高的成就,让阿甫夏洛莫夫逐渐在中外音乐界受到重视。

11月10日,上海爱乐乐团祝贺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0周年音乐会中,乐团艺术总监张艺将执棒乐团,奏响阿龙·阿甫夏洛莫夫的《钢琴协奏曲》。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音乐会邀请到了当年作品在上海首演时担任独奏的钢琴家江晨,与张艺总监和乐团共同完成《钢琴协奏曲》的再度演绎,敬请期待!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