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18日,在湖北沔阳县发生了一件非常离奇的事,这天战士驾驶着两辆大卡车,押送9名囚犯走上刑场。

这些平日里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汉奸和反革命分子在这一刻面露惧色,被即将到来的死刑吓得瑟瑟发抖。

只有一个人表现十分淡定,这个人早些年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卖祖求荣、杀人如麻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县城,他的老母亲因他没少受人白眼,最后留下遗书自缢而亡。

然而就在将要行刑的时候,一辆吉普车突然闯了进来,车上的李克农放声大喊“枪下留人”,随后,他把一封信递给了处刑的负责人,带着这名汉奸离开了。

那么,这名汉奸究竟是谁呢?为什么惊动李克农亲自前往刑场拦人?他最后结局如何?

这名汉奸就是黄标,黄标在家中排行老四,小时候学了几年武艺,由于性格豪放,经常为穷人打抱不平,很快就集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长大后黄标娶了书香世家的女儿束新安,生有三子。

1925年,工农红移阵地经过洪湖时,黄标带着丁耙头、田天二等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农动,运动失败后,黄标带着兄弟们毅然加入了我党。

入党后,黄标各方面表现十分优秀,先后任职过排长、连长、苏维埃湖经会主席等职位,1932年,黄标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国军第十军徐源泉的部队抓获。

黄标被抓后非常机智,大方承认自己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徐源泉等人觉得他没什么大的利用价值,就将他转交给地方保安团看押,后经我党活动以及朋友的保释下得以出狱。

出狱后,黄标就和组织上失去了联系,在袁长发的引荐下,黄标加入了当地的洪帮,由于黄标人缘好,性格豪爽,很快就成了洪帮里的大哥,手下的兄弟们都尊称他一声四哥、四爷。

1935年,黄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联系到天汉地委联络员葛聘山,经过一番审查,恢复了组织身份。

在组织上的指示下,黄标盘下一座茶楼,作为我党秘密联系的联络点,他利用自己江湖上的身份,为我党拉拢了许多人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很快就占领了武汉,不久沔阳县也惨遭沦陷,日本占领沔阳县后,大力推行“以华制华”政策。

清末秀才黄筱圃甘当日本人的走狗,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当上了沔阳县的县长,黄筱圃自知能力不够,于是三次前往黄标的茶楼,邀请黄标担任保安大队副队长。

黄标对此并未理睬,并向组织上反映了这个情况,天汉地委得知这个情况后,认为黄标如果能以洪帮的身份打入敌人的内部,对我党而言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1940年,地委书记顾大椿、敌工部长谭扶平等人悄悄地来到黄标家中,交给黄标一项重任:接受大汉奸黄筱圃的拉拢,打入敌军的内部。

黄标刚开始犹豫地说:“为了党的工作我可以把生命置之度外,又何惜个人名誉,只怕时间久了,玷污了祖先,贻害了后人。”

顾大椿回道:“我们能够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为了民族大义,我们有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更何况组织上一定会对你的这一行动负责到底。”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黄标最后还是接下了黄筱圃的邀请,当上了县保安大队长,不久,黄标又获得武汉日军大本营批准,升为敌伪清剿大队长。

为了更好地和黄标对接,组织上专门成立了以黄标为中心的特别小组,由襄南军分区直接领导,并派遣专人和黄标对接。

黄标自从接受伪职后,便受到乡亲们的误解,他的母亲恨不得和他断绝关系,当年和黄标一起打游击战的新四军战士余清听说黄标当了日本人的汉奸后,非常愤怒,下决心要杀了黄标这个叛徒。

但是余清在刺杀黄标时不幸被日军抓捕,日本驻军司令金崛为了试探黄标,让黄标亲自处置此人,黄标看着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被抓,心中十分悲痛,但面上不露声色,当着金崛的面下令三日后公开枪决此人。

行刑的那天,黄标让副官夏正清押着这名“新四军”奔赴刑场,这名新四军战士浑身都是血污,面目难辨,鲜血不断地从被割去舌头的嘴中流出,伴随着一声枪响,这个人应声倒地身亡。

没有人想到这名被枪杀的“新四军”其实是黄标事前抓来的土匪,真正的新四军余清早就被他悄悄的转移了。

黄标枪决新四军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老百姓说起黄标就气的直摇头,日军经过此事对黄标更加信任。

黄标杀害新四军、作恶多端的名声传回老家后,乡亲们都以他为耻辱,家中的族人气的把他从族谱中剔除,黄标的母亲、妻子、孩子也因此没少受人白眼。

黄标的母亲已经70多岁了,自从知道黄标当了汉奸后,就再也没让他进过家门,对于黄标送来的衣物、粮食也拒不接受。

一天晚上,黄标的母亲请亲家帮她写下遗嘱,在昏暗的灯光下,老人一字一句正气凛然的讨伐逆子,亲家忍住眼泪一笔一笔记录,遗嘱写完后,两位老人都控制不住留下热泪。

黄标的兄长和嫂子担心老人想不开,每天都轮班看守老人,但是有一天早上,老人还是趁着没人防备,自缢而亡。

黄标得知母亲自缢的消息后,迅速往家中赶,当他走进家门时,兄嫂对他并不理会,三哥扔给他一张纸,打开一看,竟是母亲留下的遗书。

母亲在遗书中写道:“老身不幸,生下一逆子,在国家危难时认贼作父,助纣为虐,老身生前无颜面对世人,死后也愧见祖宗,但孙子无罪,长孙过继给二子,二孙过继给三子,幼孙交给束氏抚养……”

黄标看着母亲留下的遗书失声痛哭,但是他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只能把所有的苦都默默的藏在心底。

1941年,发动皖南事变,在日军和军队的围攻下,新四军生存的处境更加艰难,率领着新四军第五师共6万多人,在缺少补给的情况下同敌人打游击。

自从洪湖沦陷后,从宜昌到岳阳的水路经常遭到日军轰炸,陆路上也是沿途设卡,检查非常严格,因此许多来往的商贾被迫改道荆河,借助芦苇的掩护运输物资。

而沔阳的坪坊恰好占据荆河要冲,占据了坪坊就相当于占据了财富,当时坪坊被另一股洪帮势力李百岩占领,李百岩仗着手下众多经常欺压乡亲。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黄标决定激化日本人和李百岩的矛盾,借日本人之手,除去李百岩,于是黄标向金崛进言:“大同湖和府场的新四军十分猖狂,我想要带兵清剿,但是两地相距甚远,能否请司令调坪坊的李百岩清剿府场。”

金崛当即同意了黄标的建议,下令李百岩三日后围剿府场,李百岩当时唯唯诺诺的答应了,但是三日后,黄标率人前去围剿大同湖,李百岩却迟迟没有出现,金崛对此十分恼怒。

黄标在一旁添油加醋,金崛怒火三丈,当时就下令让桥本带着部队跟黄标一起去收拾李百岩,黄标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吃了李百岩的部队,还拿下了坪坊。

黄标拿下坪坊后,借着为日本人运输物资的名义,肃清了荆河上的土匪,并派手下沿途驻防,设置专门的税卡,源源不断的税款,就这样送进了新四军的手中,这笔税款对第五师八年的敌后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黄标率领着部下回到组织的怀抱,在黄标回归的当天,军分区司令员李人林代表对黄标的回归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任命黄标为襄南军分区指挥部副指挥长。

不久,蒋介石就发动了内战,黄标在作战时不幸受伤,无法继续行军,于是部队首长留下两名警务员照顾他,但是还未等黄标伤好,这两名警务员就逃跑了,黄标没有办法,只能一边讨饭一边等待部队回来。

1949年5月,湖北地区解放,但是黄标所在的部队早已不知调去了哪里,后来黄标在武汉碰到从前一起作战的战友,在战友的介绍下,黄标进入了情报局。

黄标进入情报局后,表现十分出色,连续侦破两起重大特务案件,但是由于一直没有原先部队的消息,黄标的身份一直没有得到澄清。

1951年,沔阳县政府为了响应反革命的号召,“大汉奸”黄标自然成了首个要打击的对象,很快黄标就被几名公安人员带回沔阳,判处枪决。

黄标的判决下来之后,武汉市公安局局长朱涤新立即把此事上报,这件事很快就引起了上面的重视,李克农得知后亲自前往沔阳处理此事。

于是就有了李克农刑场拦人的事件,之后黄标被带去了武汉,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身的清白,黄标还是以“叛变革命,充当汉奸”的罪名判刑十年。

1953年8月3日,黄标病重,在武昌监狱抱憾离世,直到1979年,经过多方查证后,黄标的身份才水落石出,湖北省人民法院正式宣告黄标无罪,这位被众人误解的抗日谍将终于在多年后沉冤得雪。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