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凌晨3时30分,战争的车轮开始滚动,而“警卫旗队”长达六年的血火征程也开始了。随着一声令下,党卫队士兵们怀着激动心情启动车辆,沿着预定路线从集结地向边境线分,“警卫旗队”到达了德波边界,并且在戈拉(Gola)第一个冲进了波兰,在这里他们用37毫米炮成功地压制了对岸波兰第10 步兵师的防御部队,并夺取了横跨普罗斯纳河上的桥梁。在冲过德波边界之后,“警卫旗队”到达了博莱斯瓦维茨(Boleslavecz)与维鲁舒夫(Wieruszow)之间,与左翼的第17步兵师会合。由于波兰人的顽强抵抗,“警卫旗队”进攻的脚步暂时停止了下来。到上午10时,博莱斯瓦维茨陷落,在城外的旷野里,站满了成群的波兰战俘,他们头上的波兰之鹰满是伤痕。

城外的田野上,布满了浓密的白桦林,这些森林成功地掩护了那些决心保卫自己国家的波兰人,他们使用机枪对“警卫旗队”长长的运输车队进行攻击。但是,到当天夜里,“警卫旗队”还是成功地击溃了所有敌人:波兰第10、17、25步兵师和一个骑兵旅。战斗进行得非常艰苦,有时双方甚至进行了徒手搏斗。一名“警卫旗队”成员回忆说:“他们排成一排发起进攻,虽然没有肩并肩,但是相距也非常近。他们发出的呐喊声在田野间回荡了很久,我们可以听到军官在大喊‘开火’!”“警卫旗队”最初的损失是7死20伤,其中包括一辆侦察车上的全体成员,他们是波兰地雷的牺牲品。

■1939年9月2日,“警卫旗队”为第一批在波兰领土上阵亡的士兵举行葬礼。

“警卫旗队”的下一个任务是协同第17步兵师在布尔泽因(Burzenin)附近强渡瓦尔塔河(the Warta)。来自第1连的6名冲锋枪手受命穿过一座局部受损的木桥到达河对岸,对守敌的兵力进行侦察。当他们正准备出发时,迪特里希突然出现桥头,他戴着插着野草的军帽,穿着一件摩托车手的外套。当士兵们踏着满地的弹壳,穿过漆黑的夜色向大桥前进时,迪特里希向他们大声地说道:“祝你们好运!不要害怕,你们不会给淹死,只会弄湿。”但是,这次行动对“警卫旗队”来说不是愉快的经历,他们不但要对付敌方的火力,还要防备自己的车辆陷入沙堆里。对他们来说,更大的打击还是他们得知第10集团军的一部分已经抢先渡过了瓦尔塔河。直到9月4日,“警卫旗队”才完成渡河。

随着战斗的深入,“警卫旗队”的人员伤亡开始上升,但是还没有严重地影响到“警卫旗队”的信心和纪律。在行军作战之余,党卫队士兵们没有忘记希特勒要求他们在敌国的土地上要冷酷无情,并且彻底地执行了德国元首的意志。他们总是向任何可疑的人疯狂扫射,并将沿途遇到的每一间可疑的房屋都点燃。第17步兵师师长洛赫(Loch)少将对“警卫旗队”的这些过激行为深为抱怨,认为这种无情的行动,破坏了军事行动中的人道原则,点燃村庄会影响部队前进和射击,而且破坏了军队必须的隐蔽所。虽然波兰军队在德军到来之前就已经对这些村庄进行了坚壁清野,但“警卫旗队”仍进行了最彻底的破坏行动,对来自国防军的指责毫不理会。对于敢于抵抗他们的波兰第30步兵师第21步兵团和沃尔维斯卡(Wolwyska)骑兵旅的装甲车,“警卫旗队”则以狂热的战斗精神还以颜色。

■在波兰边境地带战斗的“警卫旗队”士兵,图中两人分别使用MP38和MP28冲锋枪,可见当时“警卫旗队”受到国防军的某些压制,还很难做到装备统一。

“警卫旗队”在维鲁舒夫镇遭到了开战以来最为激烈的抵抗。在这座小镇里,波军利用一切可以提供掩护的地形、地物进行战斗,村舍、矮墙、沟渠,甚至每一片可以隐藏机枪的灌木丛都不放过,镇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射出致命的子弹。党卫队士兵们只能用冲锋枪、手榴弹、火焰喷射器将抵抗者赶出屋子,有时甚至用上了刺刀和掘壕铲。波兰士兵很善于隐蔽和伪装,常常让党卫队士兵猝不及防。“警卫旗队”第1连的一名士兵与他的同伴在奉命搜索一片麦田时,突然陷入了波军士兵的包围,成了“警卫旗队”在战争中的第一批被俘人员,他们直到被俘前一刻都没有发觉隐蔽在眼前的波兰士兵。尽管不时遇到激烈的战斗和埋伏,“警卫旗队”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停止:第10集团军突破了波兰人在琴斯塔科瓦(Chestakova)北部的防线集团军的两个装甲师在波兰罗兹(Lodz)与克拉科夫之间突破了波军防线,切断了波军两个集团军的联系,快速渡过皮利察河(the Pilica),向华沙挺进。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