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海军来说,航空母舰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武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依靠航空母舰,这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国土的地方与敌对方作战施加军事压力,而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又体现在可支配性实力上,比如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就是硬实力的其中之一。曾经的我国,军事上落后严重,在他国已经拿着新型武器的时候,我们的武器早已过时,更不用提制造一艘航母。如今,我国早已不复当年落后模样,每个人都在为祖国腾飞而努力着,有一位名为巴比奇的俄罗斯人也加入其中,他有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头衔:“航母之父”,并且拒绝美国聘请来到中国扎根,为中国航母事业奉献了力量。

航空母舰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非凡,它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而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前身,只是一艘完成度仅达到68%的苏联航空母舰“瓦良格号”。“瓦良格号”建造的时候恰逢苏联解体,工程随即遭到中断,此时完工程度刚好达到68%。我国便将其买下,由中国海军继续加以研究改造,让这艘完成了一半的航空母舰“重获新生”,随后,便成为了我国拥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在这个了不起的过程当中,有“航母之父”之称的巴比奇担任了核心角色,帮助我国进行对“瓦良格号”进行改造。当再次翻看前苏联时期的航母建造工程人员名单时,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里面几乎都有着“巴比奇”这个名字,他对于航母的设计和制造有着丰富的经验,更是各国都想要争取得到的人才,美国更是开出了十分丰厚的条件,想要聘请他加入美国航母设计团队,但是,遭到了巴比奇的拒绝。

因为苏联解体,“瓦良格号”工程中断,作为核心技术人员的巴比奇,也迫不得已停止了他的工作,后面又因为中国将其买下,又邀请到巴比奇前来参加改造工作,原本这个邀请只是试探性的,毕竟巴比奇连美国开出的丰厚条件都能拒绝。

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位业内顶尖水平的航母人才爽快地答应了,并从此扎根于中国,愿意为中国航母事业奉献一生。

科研工作并非简单地一句“拆解瓦良格号,重新改造更新成为我国航母”就足以概括国内科研人员那段艰难摸索的岁月,我国当时的航空母舰领域处于一片空白的初步发展阶段,花了大价钱买来一艘完成度仅有68%的航母也只能“望母兴叹”。

科技的发展永远不能固步自封,不会的便要用尽各种方法找寻到答案,而原本就负责“瓦良格号”航母设计制造的核心人员巴比奇就在国内科研人员一筹莫展的时候,受邀来到了祖国。

巴比奇来到中国以后,并没有摆出“航母之父”的高架子,而是埋头于改造工作之中,他参考“瓦良格号”原本的布局,并加以改造和创新,带领着我国一班科研人员向未知的领域不断前进,最终设计出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航母之父”巴比奇的到来让我国航空领域的空白得到了基本的填充,让我国拥有了一艘属于自己的航空母舰。

拒绝了美国的邀请,径直来到中国参与改造工作的巴比奇,在当时那个年代里显得极为不易,更别提改造工作完成之后他也没有离开我国,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中国,为中国航母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巴比奇从未停止过自己传授航母知识及经验的脚步,不仅在全国各地举行关于航空母舰的讲座,也不遗余力地帮助每一位有着航母梦的人们解决他们的疑难。

科学家有国籍,但科学无国籍,苏联解体后被迫中断了工作的巴比奇也不知再去向何方。接受到来自中国对于改造“瓦良格号”的工作邀请,原本拒绝了美国的巴比奇毫不犹豫地选择来到中国继续自己未做完的工作。除此之外,改造完“瓦良格号”使其变成“辽宁号”之后,巴比奇并未离开,而是留在了中国,扎根于此,用自己的技术头脑和丰富的经验为我国航母事业添砖加瓦,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才永远不嫌多,尤其是像巴比奇这般的人才,而如何留住科研人员、如何引进科研人员,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