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写有“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加勒万河谷吗?如今我军全员换装191步枪,印军是否能够与时俱进“见招拆招”?本期视频我们就来全方位的了解一下。

前几天,在写有“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加勒万河谷竖壁前,我军的边防官兵来了一次大合影,除了边塞军人英姿飒爽,依旧动人外,照片中最大的亮点当属官兵们手中原本持有的03式、95式步枪全部换装成了新款191式,伴随着中印两国边境愈发不太平,很明显边防官兵的换装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么问题来了:咱们换了新枪,对面的印军在用啥?

事实上对于制式装备INSAS,印军自己都是一幅受够的表情,动不动就卡壳,时不时给你来个炸膛,你说这谁受得了?虽然印方多次对该武器进行升级改进,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印度这几年一直在全球“买、买、买”!

2019年,印度向俄罗斯著名的军工大户卡拉什尼科夫公司下了购买4万支AK-203突击步枪的大单,还准备在国内自开生产线,全套引进该枪的生产,试图实现AK-203的“完全国产化”,记得当时他们还放出豪言,要在本国生产出70万支带着满满咖喱味的AK-203。那么印度办到了吗?

很遗憾,由于在技术转让、制造弹药存在缺陷、俄乌开打等诸多方面存在分歧,印度的国产AK-203生产线一直没能顺利投产,而就在今年9月份,印俄合资生产计划再度推迟,原因是该枪核心的冷锻枪管到底该有谁来生产谁都不愿多让一步。

大饼画的好但却没烙熟,照理说还不得长点志气不捣鼓了?可随着去年普京访问印,印度政府再次追加了一笔购买67万支AK-203的大单,其中有7万支需要从俄罗斯原厂购买,而剩下的60万支则打上“印度制造”的标签,可从现实情况来看,显然效果微乎其微,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印军到手的新货只有11万支原厂的AK-203。

当然了,三哥虽然脑回路清奇,但却不傻,懂得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的道理,于是他们来了个俄式和西式装备通吃的计划。2019年和2020年,他们先后两次订购了共计14万4千支西格绍尔的SIG-716步枪,由于当时双方使用了“交付快车道”程序,因此这批武器必须在一年时间里全部到货,所以目前印军已经在使用状态了。

今年元旦的时候,印军效仿咱们也在边境来了个“国旗大展览”,这次摆拍中我们就能看到有印度士兵手持SIG-716自动步枪,而当时我军还未换装191式,大部分都是03式,那么相比之下,对方的射程肯定是占优的。

记得当时第一批到货的时候,就有印军高层放话要率先装备给北部边境的山地部队,还预言未来至少要在边境上装备十万把精确射手步枪,使用全威力步枪弹,最终做到1000米外对“敌军”挨个点名。

咱就说想法是好的,可你说话之前是不是得考虑一下能不能做得到呢?三哥在这方面显然欠缺思考力。从目前印军装备SIG-716的情况来看,基本全是清一色的机瞄,的确,你子弹是飞得远了,可靠人眼机瞄,估计300米外就跟瞎子一样了吧?你这玩意不装备合适的瞄具,还叫啥精确射手步枪?即便是你使用全威力步枪弹,在我看来也是多此一举,因为除了增加了枪械的后坐力,任何优势都没有。

这个情况的“始作俑者”还是印度国防部,他们为了省钱在购买SIG-716的时候并没有对应采购配套的光学瞄具和弹药,在三哥看来,自己家完全可以毫不费力的找到替代品,何必花大价钱买你老外的玩意?还是那句话,三哥从来都是高估自己的,由于本土的子弹存在缺陷,因此枪械的后坐力明显变大,而且还存在精确度降低和枪管开裂的问题,还真是买不值卖不值啊,咱就说“好马配好鞍,好枪配好弹”,这么简单的道理三哥咋就不懂呢?

拿印军在边境摆拍的照片来看,其中的SIG-716很明显都没有配备光学瞄具,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至少印军目前是普遍缺少性能可靠的光学瞄具的,这对于精确射手步枪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致命打击。而在其他一些公开照片中,我们偶能看到SIG-716装备了和之前INSAS同款的2.5倍白光瞄准镜,这东西的质量向来堪忧,哪怕是在INSAS上也没能实现批量装备,至于三哥大吹特吹的国产阿尔法白光瞄具,依我看同样数量稀少,另外,在国产数字化夜视瞄准镜领域,印军虽然攻关了不少难题,但却出现了弹道不兼容的大瓶颈,实在不知道说他们啥好了。

总而言之吧,SIG-716虽然用上了,但怎么用,如何好好的用,三哥显然还有遥远的路要走。这一点上,咱们就要成熟很多了。拿本次换装的191式步枪来说,同属于一个枪族的191精确射手步枪不用猜也知道肯定装备了,并且咱们早就解决了瞄具问题,根本不需要依赖进口。从现有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得知,191精确射手步枪基本实现了全部装备配套瞄具,并拥有夜间微光瞄具,这绝对值得咱们大家骄傲。

值得一提的是,191精确步枪的零部件和191突击步枪是通用的,这有什么好处呢?简单来说,当枪械出现故障的时候,我军可以通过快速更换零件来实现持续作战的能力,而如果像印军那样靠着进口七拼八凑,根本不能实现高效化作战,换言之,一旦SIG-716出现故障,后勤能不能跟得上,这都得另说。

还有一点,191精准步枪的弹药也和突击步枪实现了通用,甚至还可以实现75发弹鼓的使用,瞬间秒变“狙击枪”,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国家轻武器“枪族化”的最大优势,只要你跟兄弟们招招手,弹药必须管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另一个点,这两年中印两军装备的机枪变化也不少,比如印军在2019年向以色列军火商IWI公司订购了多达1万挺内格夫轻机枪NG7,据公开报道显示,这批货目前已经陆续到位,并且从印军的特战小队身上看到了其身影,从定位上看,这种轻机枪和咱们的班用机差不多。从性能上看,NG7也的确不错,使用的是7.62×51 NATO弹,空枪仅有7.95千克,而且后坐力也十分不错,士兵们完全可以拿起来当步枪使唤,甚至配合上前端两脚架还可以持握,不过以以往的经验来看,由于总体数量不多,印军想要大规模装备估计还得有个过程。

这段时间,咱们的新班机也是没少露脸,虽然公开画面中大都出现在特战,但我判断未来很有可能会配置到边境部队中,那么咱们的新班机和印军手中的NG7孰强孰弱呢?

NG7是中口径全威力弹轻机枪,射程和杀伤力都比咱们的5.8mm新班机具有优势,然而这个优势同样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的,那就是一定要有倍率光学瞄具。和进口步枪一样,印度在购买NG7的时候还是选择了“低配”,没买瞄具同时也没在国内找到好的替代品,那么实战表现如何,还真得好好考验一下。

而判断机枪作战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火力上的持续性,这一点我军的新班机毫无疑问占有绝对优势,为什么呢?公开资料显示,新班机不仅弹药和5.8mm枪族通用,甚至弹链和弹匣也能够兼用,这就特别喜人了。其实内格夫轻机枪也有一个版本是可以实现弹链和弹匣互用的,遗憾的是在后续的升级中为了使用全威力弹,该构进行了极大的简化,直接牺牲掉了弹匣供弹的功能,导致以突击能力见长的NG7入境的最大弹链箱也不过仅仅有125发的容量。

其实从中印两国轻武器的换装套路我们就可以看出一点,虽然直接拿钱从国外进口先进轻武器不失为提升战力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并非和想象中的一样省事、省力、省钱,要知道印方从2014年NG7招标到现在足足有8年的时间了,而咱们研发95枪族也才只用了6年时间而已。印度不肯吃埋头苦干自研武器的苦,注定在未来就要受更多的罪。好了,今天咱们就聊到这里吧。大家认为现在中印两国的军力对比如何?未来双方的实力增长又是什么速度呢?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