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公国(塞尔维亚语:КнежевинаСрбија,拉丁字母转写:Kneževina Srbija)历史上存在于巴尔干地区的一个国家,在1804年至1817年塞尔维亚革命后成立。它的建立一开始是通过第二次塞尔维亚起义的领导人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与奥斯曼帝国官员Marashli Pasha达成一项不成文的谈判协议,它的成立正式结束了塞尔维亚革命。随后,一系列的法律文件于1828年、1829年被公布,最终在1830年公布了《花厅御诏》。

尽管受到了奥斯曼帝国当局及其残忍的压迫和复仇(在革命期间尤其明显)1804年第一次塞尔维亚起义(英语:First Serbian Uprising)的领导人“黑乔治”彼得罗维奇,成功将奥斯曼土耳其驱逐出塞尔维亚。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1812)结束后,拿破仑发动俄法战争,塞尔维亚革命失去了俄罗斯的支持,1813年奥斯曼土耳其击败了塞尔维亚革命者,“黑乔治”彼得罗维奇流亡奥地利。

1815年米洛斯·奥布雷诺维奇领导的第二次塞尔维亚起义(英语:Second Serbian Uprising)完成了他们的目的——在经过土耳其人几个世纪的统治之后解放了塞尔维亚。1817年“黑乔治”彼得罗维奇回到塞尔维亚后遇刺死亡。1829年,希腊获得了完全独立,塞尔维亚获得了自治。土耳其人在1830年《花厅御诏》中承认了塞尔维亚公国的自治地位。米洛斯·奥布雷诺维奇成为统治塞尔维亚的世袭公爵。

最初,塞尔维亚公国的领土只有原先的贝尔格莱德地区,但在1831年至1833年期间,公国向东、南、西方向均有扩张。1867年,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撤出了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公国确保了其事实上的独立。1869年出台了新的宪法,这部宪法将塞尔维亚定义为一个独立国家。1878年柏林会议后,塞尔维亚获得彻底独立,领土也向东南方向扩大了。塞尔维亚公国一直持续到1882年成立塞尔维亚王国。

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塞尔维亚语:КарађорђеПетровић,1768年11月3日-1817年7月24日),或译为卡拉乔治·彼得罗维奇,通称“卡拉乔尔杰”,塞尔维亚争取民族独立领袖,1804年领导第一次塞尔维亚起义,建立了现代塞尔维亚,在1804年2月14日-1813年9月21日期间称塞尔维亚领袖(塞尔维亚语:Вожд),但最终无法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昵称“黑乔治”(名字“kara”在土耳其语解作黑色)。

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一世(塞尔维亚语:МилошОбреновић、英语:MilošObrenović,1780年3月18日-1860年9月26日)是塞尔维亚公国国君,两度领导塞尔维亚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建立奥布雷诺维奇王朝,1858年至1860年在位。

早年为牧羊人,后参加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反对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起义,1805年任起义军将领,1813年起义失败后,卡拉乔尔杰逃亡国外,他仍留在塞尔维亚。后被土耳其人封为中塞维维亚三区大公,他与土耳其人合作平定国内局势。

但当土耳其人进行大规模杀戮时,1815年4月他又召集追随者再次起义,土耳其人害怕俄罗斯帝国插手支持塞尔维亚人,遂与之议和,承认他为塞尔维亚大公,准予高度自治。并允许重新武装和建立民族议会。

米洛什派人杀死卡拉乔尔杰,经过和土耳其人的长期谈判,他取得了大公的世袭权和塞尔维亚公国的完全自治权。三年以后,他又收回了塞尔维亚东部地区。在内政方面,他振兴商业,改编军队,修筑道路,实行新的农业政策和土地政策。尽管如此,他的专横独断引起了激烈的反抗。1835年他被迫允许制定宪法,但俄国和土耳其均以该宪法过度自由而迫使他撤回。土耳其苏丹在1838年12月为塞尔维亚另颁布了一部宪法。

1839年米洛什被迫退位。20年后,塞尔维亚国民议会又请他复位。他复位后采取反对奥地利帝国的政策,并要求奥斯曼帝国削减驻塞尔维亚的兵力。但不久病故,未能实现他的目标。

米兰·奥布雷诺维奇二世(塞尔维亚语:МиланОбреновићII、英语:Milan ObrenovićII,1819年10月21日-1839年7月8日)是塞尔维亚公国国君,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一世之长子,1839年6月25日至7月8日在位。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塞尔维亚语:МихаилоОбреновићIII Mihailo Obrenović;1823年9月16日-1868年6月10日)是奥布雷诺维奇家族的塞尔维亚大公,1839年至1842年及1860年至1868年期间在位。米哈伊洛在1839年继承兄长米兰二世的大公衔,1842年遭到废黜,让位予卡拉乔尔杰家族的亚历山大。1860年,他再度执政,1868年遭刺杀身亡。

米哈伊洛被视为近代塞尔维亚最开明的改革者。他主张成立巴尔干联邦抵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米哈伊洛于1823年出生在克拉古耶瓦茨,是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一世的次子。他的童年在克拉古耶瓦茨、波扎雷瓦茨和贝尔格莱德度过。米哈伊洛在波扎雷瓦茨完成教育,随后同母亲柳比察·武科曼诺维奇(英语:Ljubica Vukomanović)移居至维也纳。米哈伊洛的兄长米兰·奥布雷诺维奇二世生于1819年,健康状况不佳。

1839年,米洛什让位予米兰二世,后者仅仅执政26天后便因病身亡,米哈伊洛得以在1839年7月8日即位。意外即位的米哈伊洛并未显现出足够的魄力和眼界,难以应对塞尔维亚公国在当时所面临的复杂政局。1842年,前革命军人托马·武契奇-佩里希奇(英语:Toma Vučić-Perišić)反叛,推翻了米哈伊洛的统治,卡拉乔尔杰家族的亚历山大即位,米哈伊洛陷入流亡生活。

遭到推翻后,米哈伊洛带领约一千名追随者离开塞国。米哈伊洛逃往姐姐萨夫卡·尼克利奇的住所。米哈伊洛的母亲柳比察逃至诺维萨德,并在次年于此地逝世。米哈伊洛在伏伊伏丁那的克鲁舍多尔修道院(英语:Krušedol monastery)为母亲举办了葬礼。

1853年,米哈伊洛致信武契奇,称自己不希望以暴力夺回大公之位。米哈伊洛随后和父亲米洛什迁至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同女伯爵尤莉娅·胡尼奥迪(Júlia Hunyady de Kéthely)成婚。二人没有任何子嗣,但据称米哈伊洛同情妇育有一私生子。同样在维也纳流亡期间,米哈伊洛学会流利的法语和德语。

1858年,亚历山大·卡拉乔尔杰维奇因同议会发生矛盾而退位,米哈伊洛的父亲米洛什再度复位。1860年,米洛什逝世,米哈伊洛即位,开启其第二次统治。米哈伊洛在其二度执政的八年间成为一名开明专制者,国民会议在他统治期间仅仅召开了三次(1861年、1864年和1867年)。1862年和1867年,米哈伊洛先后说服两拨土耳其驻军撤离塞国,这是他最大的成就,当然也少不了来自奥地利和俄国的压力。1866年,米哈伊洛通过和巴尔干诸国签署盟约,着手建立第一次巴尔干同盟(英语:The First Balkan Alliance)。

米哈伊洛统治期间,塞尔维亚诞生了第一套现代硬币。米哈伊洛也是现代塞尔维亚首位定都于贝尔格莱德的统治者。

米哈伊洛为了和年轻的情妇卡塔丽娜·康斯坦丁诺维奇成婚,试图废黜妻子尤莉娅。卡塔丽娜是米哈伊洛堂姐安卡的女儿。不料米哈伊洛的再婚主张遭到政坛、教会和大众舆论的反对,甚至其富有才华的首相伊利亚·加拉沙宁(英语:Ilija Garašanin)也因为反对米哈伊洛的婚事而遭到罢免。不过,米哈伊洛最终并没有废黜尤莉娅。

由于米哈伊洛的专制作风,国内逐渐形成企图刺杀他的阴谋集团。阴谋集团的核心人物是拉多瓦诺维奇兄弟科斯塔和帕夫莱。二人的最初目的是为入狱的柳博米尔·拉多瓦诺维奇报仇。科斯塔是刺杀阴谋的主要肇事者,是一位富有而广受尊敬的商人。1868年6月10日,米哈伊洛正乘马车在贝尔格莱德郊外的科舒特尼亚克(Košutnjak)公园巡游,随行者有情妇卡塔丽娜和他的堂姐、卡塔丽娜的母亲安卡。他们遭到刺客枪击,帕夫莱和科斯塔身着黑色正装现身,并将枪口指向米哈伊洛的马车。科斯塔接近马车时被米哈伊洛认出了身份。米哈伊洛和安卡都被刺杀身亡,卡塔丽娜负伤幸存。科斯塔在接受审判时透露,米哈伊洛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吧,这是真的。”阴谋集团背后真正的策划势力并不明确,有猜测是卡拉乔尔杰家族的势力。

安卡的孙女娜塔莉亚·康斯坦丁诺维奇(NatalijaKonstantinović)在1902年嫁给了黑山亲王米尔科,二人的女儿佐尔卡在1883年和卡拉乔尔杰家族的彼得成婚。彼得就是后来塞尔维亚在巴尔干战争和一战期间的著名国王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卡拉乔杰维奇(塞尔维亚语:АлександарКарађорђевић、英语:Alexander Karađorđević,1806年10月11日-1885年5月3日)是塞尔维亚公国大公,卡拉乔治·彼得罗维奇之子,1842年至1858年在位。1842年的叛乱,导致米海洛·欧布雷诺维奇三世退位,亚历山大由议会选为大公。1858年,因和议会的对立被迫退位,米海洛·欧布雷诺维奇三世复位。

米兰一世(塞尔维亚语:МиланОбреновић、英语:MilanObrenović,1854年8月22日-1901年2月11日)是塞尔维亚公国国君,之后称为塞尔维亚王国国王,1868年至1882年(公国)、1882年至1889年(王国)在位。他属于奥布雷诺维奇王朝,祖父杰夫雷穆·奥布雷诺维奇(英语:Jevrem Obrenović)是米洛斯·奥布雷诺维奇一世的弟弟。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